“如果把美國的高中教育原封不動地搬到中國,絕對不會是減負而是增負。”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中學校長大會上,作為演講嘉賓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院長饒毅,對眾多校長談起了中美兩國高中教育的對比。
  這些年來,中國的教育所受的批評頗多,最為集中的無非是中國的教育扼殺孩子的創造性、學生負擔太重。距離高考最近的高中生更是苦不堪言。因此,不少“有追求”的家長選擇讓孩子逃離中國的“應試教育”。在他們看來,美國的中學活動多於學業、輕鬆多於壓力、愉快多於焦慮……
  於是,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國外,而且年齡越來越小。近日,中國教育在線發佈了2014年《出國留學趨勢報告》,據統計,近年來出國讀本科及以下學歷人數增長迅猛,且低齡化趨勢明顯。以最大生源輸入國美國為例,2005年至2006年,僅有65名中國中學生前往美國私立高中讀書,而2012年至2013學年,美國私立高中已有23795名中國學生。也就是說,7年時間,這一數字劇增365倍。
  “逃離”到美國就能讓孩子既擁有輕鬆的學業也能培養創造性嗎?
  如果說創造性的培養是個過程,我們很難短時間判斷這種“逃離”是否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性,那麼,學業負擔則馬上就能比較出來。
  饒毅正好有兩個孩子:女兒在美國完成了學業,兒子在國內上高中,雖然都說兒子的課業負擔重,但是在饒毅看來,曾經在美國上高中的女兒並不比兒子輕鬆,他覺得當年的女兒更辛苦。
  美國的高中生的書包也很沉
  饒毅介紹,在美國讀書,學生的負擔不僅僅來自課本、教材,“學生們的閱讀和寫作的量是非常大的,英文的主要著作都是學生的閱讀範圍。”饒毅說。
  有一項2009年實施的調查顯示,美國大學生每周的閱讀量是500~800頁。如此大的閱讀量,如果沒有從小學到高中十幾年的訓練,完成起來會相當痛苦。
  “五年級的美國小學生也是一本一本地在讀大部頭的小說。”最近,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一個沙龍上,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向蓓莉介紹了美國一所藍帶小學(美國為達到一定標準的小學授予的稱號)英語課(相當於我們語文課)的情況。
  “到了高中,學生的閱讀範圍已經非常大了,不僅讀文學性強的小說,還有很多科普作品,有些作品甚至非常高深。”饒毅說。一次他突然發現女兒正在閱讀一本有關科學哲學的書,叫《科學革命的結構》。饒毅說他很難想象高中生能讀這樣的書。
  如果,跟國內的高中生相比,美國高中生的閱讀量可能會高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。
  都說中國學生的書包重,其實美國的高中生的書包也很沉。
  北師大三帆中學朝陽學校書記、執行校長李建文在美國一所中學進行深入考察時發現,“美國學生的書包特別沉,課本特別厚。我特意在一個山上拍了幾張照片,前面兩個學生背著書包,腰都弓起來了。”
  教科書之所以重,是“因為內容多”。饒毅說,美國的歷史書就非常厚,講得非常細,比如歐洲史中,一個不知名的小公主在哪一年遇害都記載得清清楚楚,“沒有人能把歷史書背下來。中國的歷史寫得很簡約,適合記憶和背誦,但是有時留下來的那幾句話因為沒有上下文的故事,反而影響了對歷史事件的理解。”饒毅說。
  為了“挑戰性選擇”
  美國高中生作業寫到夜裡12點
  很多人覺得美國的課業負擔輕源自美國的不少課程是分層的。比如數學,如果你對自己沒有太高的要求,或者對數學不感興趣,完全可以選擇難度較低的內容學習。據國內一些留學機構人士介紹,美國有些高中下午3∶05下課,當天有課的老師可以佈置作業,作業是分級的,級別較低的,不僅難度低而且作業量也會更少。
  但是,如果一個學生在整個高中過程中總是選擇那些容易的課程,最終即使他取得了一個不錯的SAT成績,將來也無法進入更好的大學深造。
  從5歲起便在美國上學、哈佛畢業後曾擔任過哈佛亞裔招生協調人、現在中國工作的王可介紹,美國的大學在選擇學生時,不僅看學生提供的SAT成績,而且要參考高中4年所有的考試成績,同時還要看一個學生平時所選課程的難易程度。
  其實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做“有挑戰性的選擇”。
  王可說,假如有兩個學生擺在哈佛考官面前,一個是紐約精英高中的學生,另外一個來自小地方,父親可能是藍領。這兩個學生的成績一樣,課外活動等其他方面也差不多。那麼怎麼比呢?“這就要看誰更能抓住所處環境提供的機會。比如那個在精英高中的學生,他的學校會給他提供很多門有挑戰性的課程,比如是15門,這個孩子選擇了4門。而另一個學生的學校可能只能提供兩三門這樣的課程,但他都選修了。最後,哈佛可能會留下後面這個孩子。”因為,他更善於接受挑戰,更善於抓住機會。
  正是因為這個“有挑戰性的選擇”,讓很多美國的高中生紛紛選擇那些難度更高的課程。
  有人做了這樣的統計,美國開設AP課程(美國大學理事會提供的在高中授課的大學課程,簡單說來就是美國大學先修課程)的高中占美國高中的70%。因此,不少高中生每天寫作業要到夜裡12點以後。
  再加上大量的閱讀,在美國讀個高中絕沒有傳說中那麼輕鬆。
  追求“專業性”
  課外活動很辛苦
  眾所周知,美國大學在挑選學生時,不僅看學習成績同時也要看學生的活動能力。
  不過這個課外活動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輕鬆。
  饒毅介紹,女兒高中時是學校排球隊的隊長,同時還是划艇隊的隊員,“他們非常辛苦,即使是冬天也要自己扛著船出去,還得穿著短袖。”
  追求“專業性”是美國學校對待課外活動的一貫傳統,沒有誰在課外活動“走過場”。
  王可說自己小時候有一個理想就是長大後能做一名兒科醫生。所以高中時選擇到醫院當志願者,“我每個星期六要在醫院做4~6個小時的輔助工作。”王可說,無論你選擇做什麼,都必須認真做好,甚至達到專業水平,很多大學在考察一個學生時“看的不是量,而是你做的質量”。
  學業上要進行“有挑戰性的選擇”,課外活動上要“追求專業性”,所以,熬夜對很多美國的高中生來說並不少見。
  饒毅記得,女兒高二時成了學校排球隊的隊長,為了讓球隊一直保持高昂的士氣,要做很多事情,同時還要到外地去參加比賽。“為了保證能在每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,經常是打完比賽別人都睡了,她還躲在廁所里做功課。”
  “其實,有時教育中的問題原因並不在教育而在文化。”饒毅說。
  曾經有一位朋友向饒毅咨詢自己的孩子應該學什麼專業,“他和他的兒子都是數學天才,卻在糾結該不該學金融。”饒毅說,還是有一些功利的東西在作怪。
  當那麼多家長把中國的教育批評得一無是處的時候,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根本沒有想清楚什麼是教育、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,就一味的批評,或者直接“逃離”。但是,當這些抱有“逃離”心態的家長到了美國後,他們在國內遇到的問題在美國仍然能遇到。“社會變了,環境變了,但是文化沒有變,所以該遇到的問題還會出現。”饒毅說。  (原標題:美國讀高中 不像傳說那麼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71tenv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